网站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课程发展>>杏坛成长>>推荐学习>>文章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校本研究的实践与经验
发布时间:2017-02-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周小芬

引导教师走上研究的幸福之路

 ——苏霍姆林斯基校本研究的实践与经验

      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当前我们正在努力探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的确,青年教师怎样才能更快地胜任工作?怎样学习别人的经验?教师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怎样才能克服职业倦怠?怎样的教学才能更好地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怎样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更有效?……对于这些问题,只要是一个敬业爱生、有责任心的教师,只要是一个把教学作为中心工作、关心教师成长的校长,都不能不深入思考和探讨的。如今,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育界正在倡导以校本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等等种种理论,实现着学校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管理方式的变革,并且也取得了可喜的效果。而在半个世纪之前,苏霍姆林斯基向校长们建议: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苦差,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在这里,校长对教师进行个别工作有着广阔的天地;在这里,有收获和发现,也有快乐和苦恼。谁能感到自己是在进行研究,谁就会更快地成为教育工作的能手。(《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四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670页)苏霍姆林斯基自身成长的经历,以及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的成功实践,都向我们证明了这样的真理:研究是教育工作的本质属性,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幸福之路,研究是学校提高办学效益、培养优秀人才的必由之路。

      研究是教师劳动的本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与之交往的每一个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一个具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兴趣的独一无二的世界要深入地认识每个学生、教育每个学生,就必须认真研究学生。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复杂的精神世界。对教师来说,研究工作并不是什么神秘的、高不可攀的事。教师的工作就其本身的逻辑、哲学基础和创造性质来说,本来不可能不带有研究的因素。(《谈话》,《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四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70页)教育工作(只要是真正创造性劳动),就其实质来说,已经接近于科学研究。这种亲缘关系首先表现在两者都要对事实进行分析,并且都必须有预见性。一个教师只要善于深入思考事实的本质,把握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他就可以防止许多困难和挫折,避免教育工作中那些令人伤脑筋的意外事件。(上书,第671——672页)教师只有不是消极地承认所发生的一切,而是自己去积极地影响它们,研究它们,创造它们,他才能成为对学生个性发生积极影响作用的力量,他的劳动才具有创造性。如果对工作不感兴趣,不研究事实,不积累和分析事实,教师就会产生得过且过、因循守旧,就会觉得教育工作枯燥乏味而产生职业倦怠感教育经验的实质就在于每年都有某种新的事物展现在教师的面前,而就在这种对于新事物的探索中教师施展着创造力。(同上,第四卷第673页)

      这些认识,苏霍姆林斯基不是从书本上得来的,也不是他自己一开始就有的,而是他几十年来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种种现实问题,一次次地艰辛探究才获得的。他担任校长后不久,有一次去听三年级的语法课。课堂上,女教师讲解了一条语法规则。孩子们好像懂了,也举了一些例子,能把规则背出来了。可是在下一堂课上,女教师问起这条语法规则的时候,却只有几个学习最好的学生记得,其余的人都忘了。为什么忘得这样快呢?于是又让他们重新背,重新举例。到再下一堂课上,情况还是如此,而女教师已经没有时间再回头去教已经讲过的东西了,她要讲授新教材,而对那条规则,她只是说:你们回家背过它,我还要检查的……”又接连听了几堂课后,苏霍姆林斯基左思右想:为什么学生们要记住学过的教材这么困难呢?每听一堂课,问题也就变得越来越清楚:识记未经充分理解的规则,只能获得表面的知识,而表面的知识是很难保持在记忆中的。没有弄懂的知识就像一个雪球,一堂课一堂课地越滚越大。于是每听一堂课,他都要和教师一起考虑:学生应当怎样进行脑力劳动,才能使知识牢固的保持在记忆里,才能经过一定的意志努力但又不特别困难地回忆起规则呢?他们反复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著作,不断研究识记与记忆保持的心理规律,提出各种假设以说明影响脑力劳动效率的原因。他接着听这位女教师的课并进行分析,同时也听其他教师的课,有时一天听五节或更多。学校其他教师的思想也都集中在了这一点上。由于积累了大量的事实,他们终于发现了学生脑力劳动中一条有意思的规律:抽象的规则、定理概括的事实的范围越广,这条规则的识记和在记忆中的保持,就越是取决于学生独立分析和思考过的事实的多少。学生只有在认识事实的过程中,理解了规则、定理的实质,在思考事实的时候使用这条规则、定理去解释过事实,并且这一切是在没有提出记忆要求的情况下,他们才能更好地记住。这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无意记忆效果最佳。当他们明白这点后,教师们就自觉地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上语法课前,教师们总要拟定一些生动的语言事例和现象,以帮助促进学生的理解。尽管此时并没有要求学生必须记住,但由于他们已经多次的实际运用它,自然也就掌握记住了。而且,通过这种方法记住的规则,一旦他的某些内容忘记了,也会通过原先思考过的事实而很容易的回想起来。识记知识无须死记硬背,这一发现,使教师们激动不已,各科教师都自觉地开始在自己的教学中加以检验,改进教学,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这样的事例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比比皆是。所以,他反复强调说:毫无疑问,这些发现和创造精神的发扬,犹如星星之火,能驱散教师当中对工作的冷漠态度和惰性,点燃起创造精神的火花。领导学校工作的秘诀之一,就在于唤起教师探索和分析自己工作的兴趣。如果一个教师能努力去分析自己的课堂教学以及他与学生的相互关系中的优点和缺点,那他就已取得了一半的成功。(《谈话》第5页)又说:如果没有某项探索、某种思想鼓舞全体教师,那么最完备的计划也会变成一纸空文。(《谈话》第12页)

      苏霍姆林斯基曾就自己和同事们在教学中发现的许多问题与全体教师进行了广泛而持久的研究,这些研究涉及了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有的探索长达几年十几年。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曾列举了1960—1966年所讨论的一部分理论报告的题目,如《青年男女未来的父亲和母亲》、《大自然与道德情感》、《儿童的自尊心》、《学校里的困难学生》、《读书与儿童智力的发展》、《培养对知识的兴趣和爱好》等等,共153题(详见该书第51—52页、第55—56页、第100—103页)。这些探索,激发了全体教师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促使他们密切关注、研究教学和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努力阅读教学法、心理学、教育学及所教学科的著作,提高教育素养和知识素养,促使他们走向教育活动的高级阶段——实践与科研相结合,撰写出理论报告或论文,从而提高了教师的创造能力和丰富了教师集体的教育思想。总之,正是由于他坚持用教育思想来领导学校,用某种探索、某种思想来鼓舞教师,从而促进了教师们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而教师们的创造性劳动,又丰富了教师集体的教育思想和信念,反过来又使教育思想的领导更为易于实现,最终实现了他的理想:教育——就其广义来说——这是既包括受教育者也包括教育者在精神上不断充实和更新的一个多方面的过程(《谈话》第4页)。

      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特点

      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这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多次提到,是他教学思想和管理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很有必要作一点探讨和分析。他认为,教师的劳动本质就是:决定我们成绩的东西不应当是偶然的成功和侥幸的东西,而应当是兢兢业业的探索,是对所做的事情与所得的结果之间的依存关系的研究。(《谈话》第7页)虽然教师所探讨的许多问题早已被许多理论家作了光辉的阐述,为人所知,但是,由于这些认识是教师们凭借着自己的智力劳动而重新得出的,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有着现实的指导作用,所以,对我们来说,他们却是真正的发现,是我们自己的发现(《谈话》第10页),它有着提高认识、发展能力和丰富情感的多重作用。而且,把科学真理变为创造性的劳动,这是科学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极其复杂的领域。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正在于选择方法,在于把理论原理变成人们的活生生的思想和感情(《谈话》第9页)。从上述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的两个重要特征:

一是充满了紧张的探索和艰辛的研究他明确地把教师的劳动与研究、探索联系在一起,道出了教师劳动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突出特点,要求人们以积极的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凭借着科学理论的指导、通过自己的探索和研究而进行创造。因为这样所得到的认识是自己的发现真正的发现,所以,他也就会深植于人们的头脑之中,与原有的知识、情感融为一体,水乳交融,逐渐化为信念,在实践中人们也就会自觉地以此为指导,努力探寻更好的教育方法,并不断的丰富它,完善它。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就会常常为这一发现所鼓舞,并领略到创造灵感所带来的不同寻常的幸福(《谈话》第9页),发展了自己的才干,使自己潜在的智能得到了展现,感受到了人的力量的伟大,困惑与艰难的磨炼使人变得坚强与自信,鼓起继续探索的决心和勇气,从而实现了自我的超越与升华。而这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又成了教师把工作做得更好的动力源泉。

是选择把科学原理变成人的活生生的思想情感的恰当方法。如果说科学家的创造表现在对未知事物的探索,认识到新的规律与原理,那么教师的创造则表现为在科学原理与学生之间选择科学恰当的方法,使学生知识的接受、智能的发展、品德的陶冶更为易于进行。选择方法,包括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知识教育与品德教育等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能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在我们社会主义现实中找到作这试手的实际机会,力争使那年轻的心灵里燃起的火花不致熄灭。(《帕夫雷什中学》第5页)教师如果找不到这种实际机会,学生头脑里所产生的思想就会变成无的之矢。这种无的之矢放得越多,学生对教师用来影响他意识和行为的那些手段的敏感性就越差。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创造这种机会和条件,促使学生在理解道德概念的同时去实践道德行为(同上)。

      创造性劳动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极为重视领导全体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是因为它深刻的认识到它对于科学而有效的管理学校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用教育思想领导学校的根本途径:

      首先,它能够激发和坚定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献身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劳动过程中进行创造性思考乃是能热爱劳动的源泉之一。(《帕夫雷什中学》第9页)并且还阐明,创造性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教师发现并研究了教育过程中到目前为止尚未被人注意的某个方面,而且在于这种研究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对自己劳动的看法,创造性研究能使教师不再把教育工作看作是同一些事情的单调乏味的重复,看作每天在各个年级里千篇一律地讲课和复习,而是看作永远常新的、独一无二的创造活动(《谈话》第5页)。它还能够驱散教师当中对工作的冷漠态度和惰性,点燃起创造精神的火花(《谈话》第5页),而且,当教师感到自己是教育现象的创造者,这种情感是他渴求知识、热爱读书、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知识的内心需要的取之不竭的源泉(《谈话》第91页)。

      其次,它能够形成真正的教师集体。只有当学校里有一个由具有创造精神的教师组成的核心时,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教师集体。因此,以个人创造为基础,用统一的教育信念把教师们团结在一起,就会使每个教师的个人创造像一条永不枯竭的溪流,汇聚成集体技巧、集体经验的长河。而且,富有创造精神的教师集体是教师个人才智发展的沃土,哪里的教师能从集体的信念出发来看待个人的工作,哪里就会有创造性的劳动(《谈话》第18页)。

      第三,它能够更有利于培养有创造性的学生。一方面,由于创造性劳动使教师选择了科学的施教方法,就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激发起学生求知与创造的欲望;另一方面,创造性劳动又培养了教师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更为熟悉所教学科的最新发展状况,因而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教师集体是一个智慧与创造的海洋,学生各方面才能的发展就有了更适于它生长的沃土,从而能够开出艳丽的创造之花。

第四,它能够更好地全面地贯彻学校领导者的教育思想。从管理的角度来说,领导者是学校工作的主导,教师集体是学校工作的主体,用科学原理作指导来研究学生、教育学生是学校工作的主线。只有充分地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发他们产生努力将工作做得更好、明天超过今天的愿望,学会积累和分析教育现象,进行创造性的劳动,那么学校领导者的教育思想、工作意图,才能全面而深入地贯彻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才能努力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新一代公民。帕夫雷什中学的成功事实就证明了这一点。

      管理者如何组织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

      当然,用教育思想来领导学校,领导全体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领导者与教师的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同时,也对领导者的品质、学识、能力、教育技巧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简言之,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首创精神。领导者尤其是校长必须能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理论,对学校教学与教育工作中所存在的现象和事实作出科学的解释,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或研究思路,并且以自己的实际研究来引导教师,教育教师,感染教师。所谓领导教师集体,做教师的教师,这就意味着校长要亲自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对他施以影响。(《谈话》第22页)对教学和教育工作中的某一问题产生兴趣并把这种兴趣传达给别人,这是学校工作中最主要之点。(《谈话》第7页)只有用自己的火花才能点燃别人的火花,只有用自己的信念才能培养别人的信念。苏霍姆林斯基身为校长,始终兼教一门语文课,曾从一年级到十年级连续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在10年内跟踪研究了学生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各种表现。他还先后为3700多名学生作了观察记录,能够指名道姓地说出25年中178最难教育的学生的曲折成长过程。他以自己的首创精神和出色的工作教育和感染了教师,引导着全体教师进行充满了紧张的探索和思考的创造性劳动。因此,他再三地告诫人们:如果没有校长本人的首创精神,而是等待着教导主任去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指望教师主动精神的自然产生,那就意味着等待侥幸的发现和意外的成功。没有校长本人的以身作则,没有你自己进行的创造性劳动,就无法进行领导。(《谈话》第7页)此话一语破的,道出了用教育思想领导学校、引导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关键和根本。

      第二,坚持听课。苏霍姆林斯基对课的认识和评价是前所未有的,他说:课,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所在;课,就是创造活动的源头;课,就是教育信念萌发的园地。(《谈话》第7页)因而,他认为有经验的校长所关注的中心问题就是课堂教学,听课和分析课应是校长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从千万种日常现象中抽取出来的教育思想,才是教育创造的实质所在。(《谈话》第14页)只有分析研究了大量事实及其相互联系,才会取得对于教育现象的发言权。(同上第23页)因而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除上课外,每天必须听课至少两节,若外出开会耽误了则一定补上。如果对某些现象虽经认真观察和思考而仍不得其解时,则连续听5节、6节,力求找出这个令人心神不安的问题的答案。因此,他的工作就深入细致,扎实具体,富有生机。相反,一些学校的工作之所以会做得表面化、形式化和简单化,首先是由于校长不了解课堂内的一切,不了解教师的创造性技巧在朝什么方向发展,不了解学校工作的技巧是什么。(《谈话》第210页)他把那种在一年中听课很少的校长比喻为好比是一个被蒙住眼睛的人在黑暗中徘徊:能听到一点,却什么也看不见(同上)。

      第三,激发愿望。从教师自身来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谈话》第90页)。但学校领导者不能任其自生自灭,而应该用某项探索、某种思想来激发全体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只有在探索现实生活所提出的问题的答案时,闪现出生气蓬勃的思想火花,那才会有创造性劳动。而没有提出问题以及寻找各种事物间因果关系的愿望,那么任何时候也点燃不起这种探索的火花来。(《谈话》第14页)他还指出:教师只有不是消极地承认所发生的一切,而是自己去积极地影响它们,并有所创造,从而成为对学生个性发生积极作用的力量,他的劳动才具有创造性。(上书第88页)领导学校工作的秘诀之一,就在于唤起教师探索和分析自己工作的兴趣。如果一个教师能努力去分析自己的课堂教学以及他与学生的相互关系中的优点和缺点,那他就已取得了一半的成功。(《谈话》第5页)这些论述都说明激发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愿望,是使之进行创造性劳动的重要前提。简言之,激发愿望的途径有三:一是加强职业道德和公民精神的教育。才能、天赋、人的个性只有在公民思想政治和公民精神成熟性的背景上才会充分激发出来。人有了坚定的公民立场,他才可能有所创造。(《帕夫雷什中学》第21页)二是为教师创造研究的条件和交流心得的机会。帕夫雷什中学每隔一周举行一次以研究儿童为主要内容的理论讨论会,请一两位教师做《某某学生的教育学鉴定》详细报告,对某一具体学生的健康状况、智力发展特点及其形成环境、道德面貌、准备采取何种措施等等详细研讨;两个月召开一次学术演讲会,教师交流对某些问题的研究心得。他们还不断丰富图书资料和增加实验设备,为教师的研究提供良好条件。三是完善奖励机制,对那些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的鼓励。

      第四,教会方法。要领导教师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最好先从向他们展示观察、研究和分析事实的方法做起。事实——这是教育过程的客观规律的现实的表现。(《谈话》第88页)苏霍姆林斯基总是专门准备一个小本子,把教学中的点滴收获、经验、发现、困惑随时记录下来,认真分析研究。只有善于弄清事实的本质,才能弄清下面三个因素的相互依存关系:第一,生活本身所给予的东西(即儿童入学时客观上已经具有特性和的特点);第二,教师所做的事情;第三,将要达到的目的。(《谈话》   )从平常的、司空见惯的事情中看出新的方面、新的特点、新的细节,这是培养创造性劳动的重要条件,也是激发兴趣和灵感的源泉。他认为,要引导教师进行创造性研究,学校领导者应当经常把教育工作这块宝石的未经雕琢的那一面转向教师,使他们为里面包含的思想受到感动,感到不安,并把积累事实、分析事实的方法教给他们,使教师们在对新事物的追求中施展自己的创造力,从而实现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初级中学 版权所有
    地址: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新桥镇云台山路11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
    电话:0519-81286731